【市县融媒声音】家门口的幸福,都藏在了这里~

图片

在嘉峪关市祁连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文明实践+党群服务”“文明实践+文化活动”“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综合体,开展养生讲座、便民工坊、爱心义剪、义诊以及创业就业培训课堂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社区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有序开展,辖区居民参与热情高涨,在“家门口”的便利让大家倍感幸福。

图片

为创新探索基层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嘉峪关市祁连社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依托“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立,打造祁连小区党群服务站,通过“社区搭台、多方参与”的模式,吸纳“互联共转”单位、辖区党员和群众加入志愿服务团队,提供丰富的便民服务和功能区域,满足不同群众日常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通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方式,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其中感受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目前,祁连小区党群服务站已成为“响当当”的基层治理服务品牌,居民们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对“家门口”的公共事务关注度、参与度也明显增强,处处能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迸发出来的思想引领力量、群众创造力量、志愿奉献力量。

嘉峪关市祁连社区居民王兆辉说:“社区各方面搞得都挺不错的,比如说理发、健康讲座,还有党员的一系列活动,我基本上能通知到的都能及时参加,生活在这个社区我感到特别幸福,特别高兴。”

图片

嘉峪关市祁连社区工作人员李欣芬说:“我们充分发挥小区党群服务站的阵地作用,打造了便民工坊、爱心义剪室、健康小屋等服务阵地,建立了25支志愿服务队,吸纳培育了26家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义剪义诊、小修小补、教育培训等暖心服务。同时,我们围绕群众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文明实践活动,确保文明实践做到群众心坎上,为群众幸福生活持续加码,为文明城市加分添彩,为嘉峪关市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贡献力量。”

图片

畅通社会治理“最后一米”,需要实现全域全覆盖。

“甘肃好人”梅建国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依托塔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立就是有效举措的一个缩影。

图片

图片

在嘉峪关市文殊镇塔湾村的乡村记忆馆内,梅建国正在通过老物件和图片,为参观人员讲解农村生活的变化和历史变迁。

图片

该工作室由梅建国带领村组干部及乡贤能人等,组建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通过走访入户等形式深入群众中,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开展矛盾纠纷排查。

打造第一个乡村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不同时期的发展风貌,感悟先辈的辛勤付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此外,通过直播的形式,培育“村官梅子讲文明”文明实践项目,用乡音乡语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充分发挥好“好人工作室”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的作用,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助力。

图片

嘉峪关市文殊镇塔湾村村委会主任梅建国说:“通过打造‘好人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积极带领农户搞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移风易俗中积极作为,引导村民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我们也在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的过程中,将‘好人工作室’培育成嘉峪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品牌,以乡村基层治理新活力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为探索新时代社会治理新路子,嘉峪关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会治理有效融合,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点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持续拓宽社会治理渠道,使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平台全覆盖,达到协商共治的良好局面。

图片

嘉峪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李嘉表示,将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目标,全力构筑“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平台,策划组织全方位、多层次、有温度、接地气、暖民心的文明实践活动,着力在社会治理中深入开展文明提质活动,以实践之力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强音,为全力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编辑:赵媛媛
责任编辑:董少斌、瞿方业
来源
|
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