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融媒声音】会宁:这手“反季牌” 打得漂亮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会宁县中川镇立足镇情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棚经济”,让“冬忙”成为当地群众迈向增收致富路的新常态,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隆冬时节的会师大地寒风肆意,但是中川镇日光温室大棚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以往的“冬闲”已被“冬忙”替代,工人们正进行辣椒幼苗移栽定植,为大棚冬季辣椒抢“鲜”上市,打下坚实基础。

甘肃会基华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郑富文:种植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批种植时间为2024年12月15日开始,20号结束,第二批种植时间为2025年1月5日开始,第一批上市时间为2025年2月中旬,第二批产品上市时间为2025年4月中旬。

种植基地按照“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市场源源不断提供优质蔬菜的同时,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再就业的临时性岗位,实现了村民就近就业,让他们照顾家庭和务工增收两不误。

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村民 白玉萍:以前没有这个大棚的时候,我们还要背着行李去外地出门打工,自从有了这大棚之后,我们在家门口务工,家里也能照顾上,也不受冷,老人都能照顾上,钱也能挣上,特别好。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甘肃会基华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把蔬菜大棚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切入点,积极流转土地,在中川镇建成日光温室465座,从大棚搭建、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等方面入手,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冬闲变为冬忙,让温室大棚蔬菜成为致富增收的“新引擎”和乡村振兴的“直通车”。

甘肃会基华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郑富文:我们园区也一直按照科学的栽培方式,消除制约蔬菜生长的因素,科学管理,做到平整土地、平衡施肥,搭建合理的棚体结构,选择抗菌品种,合理调控温湿度,膜下滴灌浇水,合理预防各类病虫害等技术,有效提升大棚蔬菜的产量。目前我们园区主要的种植模式就是单品上规模的种植模式,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兰州、青海、新疆。2025年,我们计划自主育苗,完成育苗棚的建设,并投入生产。(记者 牛丽娜 陈学宁)

来源
|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