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巷道一硬化,车就能直接开到葡萄园的地头,不仅干活方便了,还能搞点采摘,发展个农家乐啥的。”
“以前硬化路通到村里,现在直接通到了社里,还给我家门口这个坡也硬化了,再也不怕下雨天车轱辘打滑了!”
……
随着白银区2024年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项目的完工,一条条硬化路焕然一新、顺畅无阻,涉及修建项目的五乡镇村民无不交口称赞。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人们对道路建设重要性的朴素认知。在白银区穿境而过的国道、省道、县道是连接城市发展的大动脉,近年来,白银区在乡村建设的“毛细血管”般的村道、组道、巷道,逐步实现了农村公路网络化,推动农村公路融入干线路网,不仅极大地改善着群众的出行条件,更为“三农”铺平致富路、打通幸福路。
2024年,白银区在建设42.923km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的同时,还修建了一条特别的公路:湿地公园至大川渡旅游公路项目,这条路西起大川渡村,东至黄河湿地公园。别看它全长只有4.455公里,却意义巨大。
在修建这条公路以前,水川镇的沿黄旅游公路,分为东西两段,西边为西峡口村至大川渡村段,东边是湿地公园至黄河湾景区段,独独缺了中间一段。该项目的实施,将东西两段沿黄旅游公路完美相接,实现了水川镇沿黄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总长23公里。
旅游公路全线沿黄河而建,是白银区乡村旅游的主干线。将串联起黄河大峡谷、花村·顾家善、古韵·大川渡、湿地公园、黄河湾、乌金峡等旅游景区景点,成为融合绿色生态、承载人文历史、传承黄河文化的景观长廊,对带动黄河旅游、生态旅游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这条路的建成让水川镇拥有了一条完整的沿黄旅游公路,从游客量就能看到成效,推动了水川镇旅游事业的发展。”水川镇副镇长黄蓉说。
交通项目是地方发展的先手棋,是盘活资源加速发展的生命线,在优质“路网”的加持下,2024年,白银区迈出加速通道物流产业“链上开花”的坚实一步。
位于白银区王岘镇G109国道白银昌源化工路口的元和煤炭储运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237亩。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白银区最大的、以煤炭储存消纳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为特色的现代化煤炭储配交易中心,集煤炭运、储、配、销于一体。煤炭静态储存能力可达200万吨,年吞吐量1000万吨。项目达产后可解决就业岗位120人,预计年销售收入44亿,年利润总额8.6亿,年均净利润4.8亿,年均上缴税金总额为3.8亿。
目前,项目虽然已经处于冬季休工状态,但是在现场仍然可以感受到其规模之大、进展良好。“我们的项目是2024年8月开工,目前完成投资1.1亿,基建建成三分之一,预计2026年8月建成。我们边建设边运营,预计2025年9月份开始储煤,储煤量在100万吨左右。”项目负责人黄瑞河说,之所以选择落户白银区,就是看上了强大的“路网”“物流”优势。
“2024年,我局紧扣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主动聚力‘快发展’,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持续建好、护好农村公路,推进通道物流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培育壮大物流企业影响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白银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张维峰说。
“路网就是生产力。”白银区交运局将继续秉持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和拓展交通网络布局,为加快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通道物流等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