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吃一颗,一天两次,这个药是针对头痛、四肢酸痛、发热,一般没有感冒就不用了。”在漳县金钟镇石灰楼村卫生室,村医王建农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村卫生室,开启一天的繁忙工作,他负责石灰楼村1000余人的诊疗服务,问诊、取药、配药……即便临近春节,忙碌的状态也未曾改变。
近日,记者来到金钟镇石灰楼村卫生室,一进门就看到了正在为村民施针的村医王建农。王建农所在的村卫生室仅有他一名村医,1994年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回村做起了村医,一干就是30多年。
“小时候我家庭条件差,父母爱生病,当时缺医少药,我就立志学医,想着以后能用最少的钱给村民把病治好。”王建农告诉记者。
王建农空闲时喜欢钻研针灸理疗,经过多年基层医疗实践,他的医术得到乡亲们的认可,不少周边镇、村的村民也慕名而来找他看诊。为卫生室内的村民看诊完后,王建农接到了村民张春选的电话,说家里中风的老爹和腿疼的老娘不舒服,需要他上门看诊。王建农来不及休息,便急忙赶往村民家中。
“王大夫真是个好人啊!平时有什么问题只要打个电话,他就上门来给我们看。”村民张春选告诉记者,“我妈的腿上长了骨刺,我们去大医院,医生考虑她年龄大了,手术效果不太理想,建议我们回来慢慢养着,有时候疼起来晚上都睡不着觉。”王建农在得知情况后,找到张春选跟他商量用针灸来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张春选妈妈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除了在卫生室里问诊取药,王建农更多时候都在走街串巷。“我们村65岁以上老年人178人,高血压患者112人,糖尿病患者31人,残疾人57人,精神分裂的7人,大部分老人子女都外出务工,针对这些群体,通过采取定期入户的方式,给他们留有上门服务卡,老人如果有什么不舒服,会在第一时间联系到我,我会及时入户对他们进行诊疗。”说起这些,王建农如数家珍。从张春选家里出来,王建农又急匆匆地赶往村民漆辽军家中看望得了糖尿病的母子二人,测血糖、量血压、提醒他们注意事项,王建农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
“因为我家离卫生室比较远,有时候胳膊疼,抬不起来,王大夫都上门给我针灸,村里有些老人们行动不方便的,他就到各个户去给老人量血压、检测血糖,各项工作都非常认真。”石灰楼村村民王国良动情地说。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每年他还要参与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等工作,王建农有时忙得家都来不及回。
“王大夫对工作很热情,积极的很,经常上门给我们量血压这些,我们都很满意。”金钟镇石灰楼村村民王国良说。
春去秋来,岁序更替。一袭白褂走村串户,王建农也见证了乡镇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2023年,金钟镇卫生院在石灰楼村卫生室设立了中医阁,为群众提供中药饮片、针灸、拔罐、敷贴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效、廉”的中医药服务,这也让王建农离梦想更进一步。
金钟镇石灰楼村卫生室村医王建农表示:“2023年,在政策扶持下,金钟镇卫生院在石灰楼村卫生室设立了中医阁,配备了中医适宜技术的设备,自中医阁设立以来,我大概为1000多名患者提供了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随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供给和覆盖面不断扩大,王建农又多了一个身份——家庭医生。王建农所在的石灰楼村卫生室辖8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697人,村里多为老年人,考虑到大多数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太方便,他就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提供上门随访服务。从开展健康科普到推动疫苗接种,再到进行慢性病随访... ...王建农的工作内容在不断变化,但呵护村民健康的心不变。
“作为一名医生行业中最基层的医务人员,我的职业不允许我懒惰,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医逐渐变成了群众公共卫生的‘守护者’、未病先防的健康‘教育者’,为了盘活这项工作,我只有把手头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才能服务好群众,得到群众的认可。”金钟镇石灰楼村卫生室村医王建农说。
“做一个医生,首先要养德,才能治病救人。”今年52岁的王建农在最基层的村医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无怨言,甘做村民健康的“守护人”。一个药箱,一生坚守,一位普通的村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通讯员 李志斌 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