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国产IP何以频频“攻城拔寨”

赵媛媛

2月8日,《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破80亿,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海外版也未映先火,多国观众期待值拉满。放眼整个春节档,火爆出圈的6部影片中有5部就是IP系列续作。国产IP频频在文化市场攻城拔寨值得关注。

抽丝剥茧来看,这些电影内容链接着中国人藏于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哪吒”“郭靖”等角色几乎贯穿了众多观众的童年、青年时代。如今,借着熟知的传统文化IP,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强强联手,通过科技力量精雕细琢,最终锻造出令人惊叹的文化产品,重新唤醒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让少年时的“偶像”在中年时再次带来情感共鸣。

当然,文化记忆消费的兴起绝非偶然,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而电影作为文化记忆消费的一种,使文化记忆消费体验更加丰富多彩,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消费者都能找到共情点,这恰好与当下群众的精神需求高度契合。这种广泛的受众基础,也为电影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票房证明,文化记忆消费是一座亟待深挖的富矿,这些电影不仅是一个IP的成功,更是中国文化产业质的提升。因此,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哪吒”能跳入文化市场之“海”,持续拓宽创新边界、挖掘文化潜力,以此来倒逼国产电影不断提升内涵、释放激情,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文化记忆消费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杨艳霞
责任编辑:赵博民、耿宁
来源
|
新甘肃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