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融媒声音】临泽:逐“绿”而行 构建防沙治沙“金色长城”

春风催新绿,防沙治沙忙。随着天气转暖,一场与风沙竞速的绿色攻坚战打响。

在临泽县北部防风固沙生态治理区,沙化封禁保护区补充项目正按下快进键,施工人员与数台机械齐上阵,在广袤的戈壁荒滩上绘就生机勃勃的“春耕图”。

压沙现场,运送麦草的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团结协作,紧张有序地展开沙障建设,不一会儿,连绵起伏的沙丘上,网格状沙障渐次排开,一片片裸露的沙地被牢牢锁定,一张张麦草方格织成的“金网”不断向沙漠深处延伸。与以往人工治沙不同的是,今年启用的治沙机,有效提高了治沙效率。

“一个治沙机可以顶20个人工,效益高,以前一个人(一天)种几分地,现在一个人(一天)可以做一亩。”治沙工人秦洋国说,别看这小小的手扶拖机其貌不扬,可是防沙治沙的“中流砥柱”。

“目前我们的沙化封禁保护区补充项目,计划任务是2500亩,自2月16日开工以来,每天工人保持在100人次以上,每天的压沙面积在90亩以上,截至目前我们的压沙面积已经完成接近1000亩,计划于3月15日之前全部完工。”县自然资源局项目办干部丁辉介绍道。

临泽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属西北内陆干旱荒漠气候区,是国家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区域。多年来,临泽县在林业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突出科技支撑和技术应用,持之以恒坚持科学造林治沙,将科技支撑与工程项目建设同规划、同实施,科学设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密度、造林方法等造林环节。在具体造林施工中,技术人员跟班作业,落实技术措施,严把造林质量各个关口,依靠科技支撑提升林业工程建设质量。

“今年我们首次把麦草改换成50公分的稻草,作为压沙的原料,并首次应用手扶拖拉机进行压沙,减少人工,推进了压沙速度。”丁辉说道。

近年来,临泽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综合治理方针,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风沙治理、生态公益林保护、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规模化防沙治沙、防沙治沙示范区、国土绿化、山水林田湖生态治理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以南、北、中三条风沙线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乔、灌、草搭配,带、片、网合理布局,造、管、封三管齐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全县营造防风固沙林27.1万亩,绿洲外围基干防护林林带187千米,封育荒漠植被47.52万亩,基本形成了内有农田防护林网,中有防风固沙林带,外有天然植被封育区的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绿洲向沙漠推进16公里,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程莉 汪永凡 钱晓霞 丁辉)

来源
|
临泽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