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24年甘肃高校组团支教教师聘任仪式暨支教工作座谈会现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
“我来到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已经有一年了,一直在教学科研一线,参与院系教学改革、科研团队组建、年轻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等工作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万毅说。
去年3月,由12所兰州高校的18名教师组成的支教队伍来到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开展“组团式”支教帮扶,有效缓解了该校师资力量薄弱、质量不高等问题,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帮扶教师和学生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作为甘肃省唯一一所民族类师范院校,建校40年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近5万名。“建校初期,就有兰州高校对口帮扶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传统,一直持续至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高君智说。
近年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面临高层次人才流失,高学历人才引进困难,学科带头人数量少、占比低等问题。如何进一步稳定、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
面对这些问题,学校聚焦短板弱项,拓宽人才引育渠道,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推动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鱼渔”兼授,是教育“组团式”帮扶的关键。帮扶团队把育强学校教师作为长久之计,发挥帮扶教师“传帮带”作用,通过结对帮扶、示范带动、跟岗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
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刘慧霞为动物科学专业学生讲授专业课程。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根据帮扶教师的任职经历和工作经验,聘任15位支教教师担任各二级学院学术副院长,通过任实职、给实权、压实责,让帮扶人才直接参与院系管理,激发了帮扶教师投身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
“帮扶教师是宝贵的人才资源,要用好用活帮扶人才资源。”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党金宁介绍,自兰州高校组团式帮扶开展以来,甘肃省教育工委、教育厅通过选派优秀教师、投入专项经费,包括开展教学研讨、科研合作、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建设教学实践基地等,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提供全方位支持,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去年,学校共立项各级各类课题10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民委项目等省级项目40项,首次立项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数和获批经费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高君智表示,将以帮扶为契机,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全面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共同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姜子运为能动学院学生指导实验课程。(本文图片由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