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区:一碗热饭暖人心 助餐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近日,金川区滨河路街道收到一封特殊来信,87岁独居老人刘爷爷用工整的笔迹写道:“这42天的饭菜,暖了我的胃,更暖了我的心。”信中讲述了他在左脚烫伤行动不便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暖心送餐上门的故事。

从“方便面糊口”到“热饭上门”

刘爷爷的子女常年在外,此前独居的他常靠方便面解决三餐。直到了解到龙广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周边老年人正常提供助餐服务后,他便成了助老餐厅的常客。“主食花样多,小菜每天不重样,一周还有一次‘改善餐’,比家里吃得还舒坦。”

然而今年2月,意外烫伤让他无法出门就餐,社区次日便启动送餐服务。42天里,工作人员风雨无阻,准时将热乎饭送到家。“有荤有素,少油少盐,连米饭都软硬适中。”刘爷爷感慨,“这不仅是饭,更是社区的关怀。”

这样的温暖在金川区并非个例。桂林路街道昌文里社区的张奶奶今年87岁,老两口因年岁过高,腿脚不便,享受日间照料中心送餐服务已经1年了。张奶奶告诉记者:“我们家离日间照料中心有点距离,工作人员每次送来的饭菜都是热乎的,还会叮嘱我们慢点吃,不够随时说。”

金川区日间照料中心的送餐服务得到了老年人的认可。近年来,金川区着力打造“家门口”的老年人助餐服务模式,已实现养老助餐全覆盖。据悉,目前全区已建成57个助餐点,覆盖5.5万名老年人,6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可享每餐6元的优惠价,部分困难群体还能免费就餐。

从“卡码脸通用”到“全城共享”

每周四中午,新华路街道昌丰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总会飘出阵阵香气,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粉汤成了老人们心心念念的美味。还不到十一点半,照料中心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在中心,老人们无须携带现金或饭卡,只需在智慧颐养系统设备前轻轻刷脸,或者出示身份证,系统便会快速识别身份,自动完成就餐登记。

“粉汤可是日间照料中心每周四的‘固定节目’,以前每周四都盼着这口,队排得老长,买饭得等好几分钟,还总忘带饭卡。现在好了,刷个脸就能结算,不到一分钟就能端上热腾腾的粉汤,真是越来越方便了!”78岁的王力升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完成刷脸操作,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粉汤。

金川区依托智慧颐养系统,不仅实现了“刷脸吃饭”的便捷操作,还通过系统对老人的用餐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根据老人们的饮食偏好和健康状况,优化调整菜品供应。同时,系统还具备助餐点导航、特色菜品推荐等功能,老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系统了解周边助餐点的菜品信息,实现“全城共享”特色美食。

目前,金川区民政局已在6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2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安装全域化智慧颐养联动平台终端设备,让“智能化+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人。

从“单一助餐”到“品质养老”

记者走访位于金川区昌慧巷与青岛路交叉口的金川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现,这里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助餐在内的多元化服务。

金川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数据显示,电子地图上,3个养老机构、8个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49个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点位闪烁。实时更新的数据展示着床位使用、服务人次等数据,这些星罗棋布的设施构建起城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

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日常助餐外,还涵盖购物、家政、日常护理、健康理疗、助洁助浴、助医助行等线上线下服务资源,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生活需求。

同时,中心还积极构建“1+8+N”智慧养老服务网络,将全区养老机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纳入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资源统筹、供需对接、质量监控、服务协调的养老服务管理目的。

“助餐只是起点,我们要以‘小餐桌’撬动‘大养老’。”金川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拓展助餐服务内容,不断提升“15分钟养老服务圈”品质。

金川区正以有温度、有智慧、有深度的为老服务,持续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让更多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正如刘爷爷所说:“这里的每一勺汤、每一粒米,都让我觉得,晚年不是落日,而是暖阳。”(记者 杨欣雨 叶兴华

来源
|
金川区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