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无数怀揣理想的志愿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以热忱浇灌教育沃土。来自漳县第一中学的柯思颖,便是其中之一。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的她,带领福建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在2024年的盛夏,告别家乡,奔赴漳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征程。
“鲁迅笔下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何尝不是对封建礼教的无声控诉……”见到柯思颖时,她正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授语文课。三尺讲台上的她声情并茂,台下的学生静静聆听。
这位23岁的支教老师初到漳县便遭遇“下马威”。气候、饮食等都给她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这里气候比较干燥,冬天特别冷,经常感冒、发烧。”柯思颖回忆说。面对各种困难她都没有丝毫退缩,她说“越是艰难越要坚守。”正是这份信念,支撑她迅速适应环境,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福建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柯思颖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是我的心之所向!能够到漳县参与支教工作,为漳县的学生们带去改变,这是我的荣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柯思颖精心策划并多次组织课本剧演绎活动。学生们在排练与表演中沉浸式地体会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她还格外关心学生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读书会”等活动,与学生们谈心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内心想法,并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由于比学生大不了几岁,柯思颖和学生十分合得来,学生们既把她当老师,也把她当姐姐。
漳县第一中学高一五班学生张涛说:“柯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性格开朗的老师,她的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之前的一次课堂中,她以课本剧的方式,通过扮演角色,让我们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文言文,增加了对历史故事的理解。在课下,当我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她也能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给予我生活上的指导。”
除了日常教学,柯思颖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将自己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同事们分享,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共同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柯老师在工作上非常认真负责,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经常主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她还时常与教师交流心得以及教学上的问题。在她身上展现出了新一代青年所富有的责任感、担当感与使命感。”漳县第一中学教师侯晓云说。
时光飞逝,柯思颖在漳县的支教生活已接近尾声,但她的热情丝毫未减。在支教的一年时间里,她不仅见证了这份跨越山海的力量与情感的传递,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着这份情谊的延续和发展。
“支教的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看到学生们的点滴进步,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带领团队成员,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为学生们的未来点亮一盏明灯。”福建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柯思颖说。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自2002年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以来,23年间累计有150余名像柯思颖一样的福建师范大学免试硕士研究生志愿者从福州到漳县参与支教工作,为漳县教育发展注入青春活力。(通讯员 李志斌 魏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