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油!”随着稚嫩的呐喊声,一场激烈的“旱地赛龙舟”在通渭县第八幼儿园操场展开。
5月28日,通渭县“双节”趣味游园会精彩启幕。民俗端午、非遗端午、喜阅端午、花靓端午、衣韵端午、粽情端午等多元板块,为孩子们带来一场集文化体验、趣味互动于一体的节日盛会。
书香沁童心,伴读暖留守
在书香氤氲的阅读区域,“伴读妈妈”正为孩子们讲述端午故事的场景格外温馨。据悉,通渭县第八幼儿园466名幼儿中,留守儿童占比高达87%。为了让这些孩子在节日里感受到温暖与关怀,通渭县图书馆精心组织15名“伴读妈妈”,带来《神鱼驮屈原》《粽子脱光光》《小艾的端午节》《奶奶的丝线 爷爷的船》等10余本端午主题绘本。
“伴读妈妈”李爱霞分享道:“通过绘本里生动的画面和故事,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还对传统习俗产生了浓厚兴趣。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我觉得一切都很值得。”活动现场,孩子们积极与“伴读妈妈”互动,“为什么要赛龙舟”“粽子为什么是三角形”等童真问题,“伴读妈妈”们都一一耐心解答,在一问一答间,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间。
巧手传非遗,指尖绽芳华
在非遗手工体验区,五彩丝线与斑斓布料交织成一片欢乐海洋。串手链、编花绳区域里,志愿者正手把手指导孩子们编织端午五彩绳。“先把红线压住黄线,再从中间绕一圈……”6岁的蓉蓉跟着志愿者的示范,专注地穿梭丝线,不一会儿,一条色彩鲜艳的手链便初具雏形。“我要把这个送给奶奶,她一定会喜欢!”朵朵举着手链,眼中满是自豪。
缝荷包、缠粽子、包粽子区域同样人气爆棚。10位“爱心妈妈”围坐桌边,飞针走线缝制端午香囊,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填充艾叶、薰衣草等香料。“我们准备了500多个香囊材料包,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亲手制作,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通渭县妇联工作人员介绍道。而在包粽子区,孩子们戴着小围裙,笨拙却认真地学着卷粽叶、填糯米,虽然包出的粽子形状各异,但欢声笑语中满是对传统习俗的新奇体验。
欢乐游园趣,运动展活力
“快看!大老虎来啦!”随着一阵欢快的音乐,由老师和孩子们精心装扮的“动物世界花车”缓缓驶入操场。憨态可掬的熊猫、威风凛凛的狮子、灵动可爱的小兔子……10余辆造型各异的花车引得孩子们欢呼连连,纷纷跟随花车巡游,现场俨然成了欢乐的童话世界。
在“粽力出击运动营”,套圈、射五毒、旱地赛龙舟等传统民俗游戏让孩子们尽情释放活力。套圈区前排起长队,孩子们手持竹圈,瞄准摆放着香囊、彩绳等小礼品的目标,跃跃欲试;射五毒区域,孩子们手持软箭,全神贯注地瞄准画有蜈蚣、蝎子等“五毒”的靶心,在游戏中了解端午驱邪避瘟的习俗;而在旱地赛龙舟比赛中,6名孩子一组,坐在充气龙舟上,喊着整齐的口号奋力向前“划行”,现场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创意绘端午,美食享温情
剪纸与点雄黄区域充满文化气息。孩子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用剪刀剪出形态各异的端午元素图案,“我剪了个粽子,还剪了龙舟!”5岁的轩轩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成就感。点雄黄环节,老师用毛笔蘸取雄黄,在孩子们额头轻轻点上“王”字,寓意驱邪祈福,孩子们纷纷对着镜子扮起“小老虎”,萌态十足。
户外厨房里,柴火灶上的铁锅冒着热气,飘散出阵阵香味。孩子们分组合作,揉面团、炸麻花、煮甜胚子,忙得不亦乐乎。“我学会炸麻花啦!”6岁的丹丹举着自己制作的麻花,兴奋地和同伴分享。家长们也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烹饪美食,共享亲子温情时刻。据统计,现场共制作并分享美食500余份,让孩子们在烟火气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
“今天我们将传统文化融入趣味游戏,既让孩子们在欢乐中了解端午习俗,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渭县第八幼儿园园长王文江表示,这场端午与六一的奇妙邂逅,不仅为孩子们带来难忘的节日记忆,更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图书馆开展此类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此次活动由通渭县委宣传部、通渭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通渭县教育局、通渭县妇联、通渭县民宗局、通渭县图书馆、通渭县第八幼儿园等多部门联合举办,活动以“双节”为契机,创新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既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关怀,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生力量,更为深化“书香通渭”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