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90后兽医用勤奋蹚出养殖致富路

在和政县新庄乡草滩村吓滩社,有这样一位与时俱进、辛勤创业的村民,他叫王沛。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借助党和政府的惠民、助农好政策,全力发展养殖业,在草滩村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书写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精彩篇章,成为当地创业致富的典范。

6月22日上午9时,迎着夏日暖阳,当记者走进王沛的养殖农场时,看到身着专业防护服的王沛,正严格按照家畜繁殖操作规程,通过直肠把握法为肉牛进行人工授精,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每一次操作都规范专业,尽显多年深耕养殖领域的深厚功底。目光转至隔壁鸡棚,数千只草鸡活力十足,它们时而低头啄食鲜嫩草芽,时而踱步至自动饮水器旁饮水,此起彼伏的啼鸣声与微风吹拂草木的沙沙声,交织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现代养殖画卷。

今年31岁的王沛,2017年毕业于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畜牧专业,回到家乡后,从事个体兽医和防疫工作,专为本村及周边的牲畜家禽提供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等,多年做兽医的经历,为他日后从事养殖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今年2月份,王沛结合家乡山多草广的天然地理优势,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养殖行业,成立了晓旺养殖农场,正式开启了他在林下养鸡、草地养牛的日子。虽然创业之路辛苦又忙碌,但是看到在自己的悉心喂养下,农场一天天地发展壮大,王沛脸上布满了喜悦的笑容。

在此期间,政府的政策扶持为他的创业路及时按下了“加速键”。贴息贷款,成功解决了他的启动资金难问题;见犊补母、肉牛冻配等补贴,激发了他的发展动力;庭院经济、青贮池建设,则从养殖全产业链方面给予了他全方位的支持。有了好政策的助力,再加上王沛的踏实苦干,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的牛存栏达到200多头,鸡存栏达到3000多只。

政策助力,专业护航,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妥妥成了王沛创业过程中的“制胜法宝”。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他一人承担起养殖场的多项技术工作:为牛和鸡做防疫,精准把控疫苗用量;开展人工授精、剖腹产手术,保障繁育质量;运用营养学知识,科学调配饲料。专业的养殖,不仅降低了他的养殖成本,而且还提高了他的养殖效益。

随着养殖事业的蒸蒸日上,王沛的养殖农场也吸纳了本村及周边的广大剩余劳动力前来务工,家住新庄乡榆木村的马奴海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这里不仅找到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而且还学到了很多养殖方面的技术。

务工群众马奴海说:“自从晓旺养殖农场开业以后,我、我的媳妇,还有我的兄弟,我们三个人来到这个晓旺养殖农场上班,三个人一个月也能拿到1万多元的工资,也跟王大夫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手艺,以后也想着跟他一样好好学习,自己创业发展。”

在王沛的带动及影响下,如今,新庄乡草滩村已有160多户群众都搞起了养殖,截至目前,草鸡养殖达到一万多只,肉牛800多头,原先仅靠种植农作物为生的村民们,通过积极转型,逐渐走上了养殖致富的路子。

新庄乡草滩村副书记李海云说:“近年来,随着产业奖补,贴息贷款等一系列惠农好政策的出台落地,涌现出了像王沛一样敢闯敢干的青年创业者,在好政策的鼓励下,他干事创业的信心更大,我在这里呼吁我们村的广大青年,向王沛学习,积极寻找发展路径,通过勤劳的双手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从个体兽医到专业养殖户,王沛的经历是政府政策扶持与个人奋斗相结合的生动写照。相信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定会涌现出更多像王沛这样的创业者,以专业和实干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谈及未来,90后农村小伙王沛依然自信满满。目之所及,他的眼神里,全是对以后养殖事业的憧憬和希望。

新庄乡草滩村村民王沛说:“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只要怀揣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截至目前,我农场牛出栏达到30多头,鸡出栏300多只,总共收入10多万元。今后,我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让农场发展得越来越好,目前正在新建规模化繁育场双排牛棚两座,同时还要带动本村及周边的乡亲们来兴搞养殖业,共同走上致富路。”(记者 杨爱玲 王国俊 买小东)

编辑:张光庭
责任编辑:董少斌、瞿方业
来源
|
和政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