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兰州新区,草木勃发。
在甘肃泰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泰友)新厂区,生产车间里4条生产线全速运转,一条条智能化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
“我们的新厂区2023年7月开始施工,今年4月进入试生产阶段。”6月24日,甘肃泰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景会斌指着一排排白色的生产车间告诉记者,超过16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建这样一个规模的工厂,我们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成功地建起来,还进入试生产,这就是“新区速度”,也是“泰友速度”。
“泰友速度”从何而来?
景会斌给出答案:“兰州新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和自上到下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为我们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天热的时候我们在施工,天冷的时候我们还在施工,甚至下雪的时候我们也在坚持施工,就是为了抢工程进度,抓住市场需求的良机。没有新区从上到下敢打、敢拼、敢闯、敢干的精神,我们的新厂区就建不起来。”
▲泰友员工查看生产线运行情况
景会斌介绍,另外,从签约到试生产,我们只用了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这中间,新区在企业项目落地、建设手续办理、税收减免、资金补贴以及电力、天然气等资源要素的配给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大大减轻了企业发展的综合成本。
“再加上新区本身具有的气候干燥、环境容量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等优势,所以我们企业成功实现了倍速蝶变。”景会斌说,这样优越的营商环境,正是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兰州新区作为发展沃土的理由。
营商环境是发展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甘肃泰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是第29届兰洽会签约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
“我们是第一批入驻新区化工园区的生物科技民营企业,2019年落地化工园区专精特新孵化园区,租了3个车间进行生产,2024年,我们在孵化基地的租赁厂房中实现了产值超1亿元,这个过程中企业一直蓄力发展,在条件具备后买地自建新厂区,是新区专精特新孵化基地成功孵化的首家买地自建企业。”
景会斌介绍,孵化基地为企业创造了一个便捷、安全的创新环境,使甘肃泰友够更加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今年我们的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景会斌说。
▲新区媒体行业代表参观泰友实验室
同时,从新厂区建设伊始,甘肃泰友就配备最专业和全面的生产反应设备及检测设备,办理了业内齐备的安全环保、合规合法相关资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环保和安全一直是企业发展的底线。在整个工厂的建设过程中,甘肃泰友严格按照规范,对标国内行业最高标准进行建设,在安全环保方面的投入过亿元。”景会斌说。
从2019年租赁3个车间,到2025新厂区试生产,从产值超1亿元到有望突破2亿元,作为新区化工园区明星企业的甘肃泰友,靠什么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景会斌说:“我们是一家专注于保护氨基酸及多肽药物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高效的研发团队。”
甘肃泰友与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所持续展开研发合作,在研究领域已获较大成果并完成转化应用。
“我们还在新区专门建设了企业研发中心,有研发团队和研发实验室,研发人员最高峰的时候差不多有80多人。”景会斌介绍说。
得益于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架构,甘肃泰友先后开发了数百个保护氨基酸和非天然氨基酸系列产品,建立了包括项目立项、小试工艺、中试放大、生产外包、上市销售等完整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体系。
▲泰友厂区内建设的环保设施
甘肃泰友还围绕生物医药工业绿色制造,聚焦高端多肽中间体领域,国内首创“化学法不对称合成+高效循环生物酶手性拆分”双融合技术,开发出连续一锅合成、循环拆分等绿色合成工艺,突破纯度“双低”技术瓶颈,打破瑞士Bachem、美国Sigma-Aldrich等国际巨头垄断,实现高端多肽中间体规模化国产替代。
“从产能看,全球市场我们的相关产品市场占有率约在30%,就国内市场而言,我们排名第一!”景会斌自豪地说。
核心技术获11项发明专利,牵头制定14项行业团体标准;先后被认定为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业务辐射韩国、印度、美国等国家和上百家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并成功通过审计……凭借在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突出表现,甘肃泰友不断刷新着企业落地发展的新纪录,已成为保护氨基酸及多肽药物中间体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新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不断吸引着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汇聚于此,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展望未来,景会斌信心十足,“甘肃泰友将继续在这片热土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发展篇章,为兰州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兰州新区报记者 马明刚 陈永君 史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