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8月7日以来,甘肃水投集团统筹调度所属多家公司力量,组建280余人的抢险救援突击队,调配40余台大型设备,昼夜奋战,于8月9日12时全面修复榆中灾区受损供水管道,恢复供水,以最快速度抢通“生命水脉”。
抢险队员清理淤泥。
面对4处供水主管道断裂的严峻形势,榆中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成立“抗洪保供前线指挥部”。领导班子彻夜坚守,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万家庄河道、城关、刘诸营等受损点展开抢修。抢修队员创新采用路灯杆支撑、尼龙绳软吊等方式架设临时管道,在洪水中成功架起10吨重的PE250主管,连续奋战21小时完成抢修。
经过34小时昼夜鏖战,160米受损主干管网全线贯通,城关镇、夏官营镇等2个镇14个行政村1223户6800名群众恢复基本供水。抢修期间,公司还调度送水车辆、设置临时供水点,确保群众用水需求。
甘肃水投地质建设公司闻“汛”而动,50余名抢险人员携挖掘机、装载机等重型设备,于8月8日凌晨2时抵达灾区。抢险队冒着次生灾害风险,连续作战30余小时,成功抢通受损管道。随后,队伍迅速转入灾后巩固工作,清理淤泥杂物1000余立方米,更换老化管道200余米,加装防护支架4处,全面提升管线抗灾能力,筑牢供水保障“第二道防线”。
水电工程局公司抢险队员清理疏通村道。
甘肃水投水利水电工程局组织多批次救援力量,分赴兴隆村、杨家庄、大营村等受灾区。抢险队员昼夜不停,清理河道、淤泥垃圾,疏通村道,同时帮助群众清理院内淤泥,拆除危房。在抢险一线,党员们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带领抢修队员在淤泥阻塞的道路上开辟通道,在洪水围困的区域排除险情,为供水抢修和群众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截至目前,榆中县供水主线稳定运行,道路通行逐步恢复,各项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