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科技守护“金豆豆”​——国家薯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观摩会见闻

本文图片和视频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摄制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初秋的陇中,天高云淡,连片的马铃薯梯田绿意盎然,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马铃薯花即将褪成青涩的薯块,正铆着劲膨大。田埂边,一群特殊的身影正俯身查看马铃薯叶片——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薯类病虫害防控领域专家,正在对一个个试验示范田块的马铃薯进行现场“问诊把脉”,他们正以最鲜活的方式,展现科技如何为甘肃乃至西北薯业破解病虫害的危害。

种质库里藏着“抗病密码”

走进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会川试验站,连栋温室暖意融融。玻璃幕墙内,一排排实生苗整齐排列,舒展着嫩绿色的叶片。“你看这叶片厚度,自带抗病基因,后期田间晚疫病发病率能降低60%以上。”会川试验站梁宏杰博士介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会川试验站连栋温室。

温室一角的杂交试验区更显“精密”: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花被小心翼翼地套上纸袋,镊子上沾着的黄色花粉正被精准涂抹到雌蕊上。“这是在做抗病性与高淀粉性状的杂交组合,育成的陇薯系列品种,晚疫病抗性评级达到R(高抗)级。”梁宏杰指着挂在植株上的标牌,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杂交日期、亲本组合等信息,“像这样的杂交组合每年要做500多组,目标就是让新品种既抗病又高产。”

马铃薯示范基地。

在室外试验田,数十块小区田埂分明,每块地里插着不同颜色的标牌:“晚疫病抗性鉴定区”“抗旱性筛选区”“绿色药剂对比区”。专家们蹲在“感病对照区”和“抗病示范区”中间,对比差异一目了然——对照区的下部叶片已出现褐色病斑并卷曲,示范区的植株依然挺拔。“2012年定西晚疫病大流行时,就是因为主栽品种抗病性弱。”甘肃省农科院吕和平研究员拨开叶片,指尖划过健康的叶背,“现在有了这些抗病良种,相当于给马铃薯穿上了‘防护服’。”

据介绍,依托会川试验站,甘肃省农科院已育成50多个陇薯系列品种,其中12个通过国家审定,在定西推广面积占全市一半以上。这些藏在种质库里的“抗病密码”,正成为薯业稳产的第一道防线。

飞防演示里见“防控智慧”

清晨的渭源县五竹镇鹿鸣村马铃薯示范基地的田埂上,红色横幅“马铃薯晚疫病绿色防控飞防演示”格外醒目。随着操作员一声令下,三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田块上空划出整齐的航线,细密的雾状药剂如甘霖般洒在翠绿的叶片上。

“以前打药靠人背喷雾器,一亩地得耗半天,还总漏打。”渭源县五竹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永红站在田边,看着无人机10分钟就完成30亩地的作业,嘴里念叨:“今年用了飞防加抗病种薯,你看这苗非常健壮,基本上将晚疫病控制了。”

马铃薯长势喜人。

田埂旁的展示牌上,一组数据格外亮眼:示范区晚疫病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蚜虫虫口减退率达92%,蛴螬危害率不足1%。“这不是单一技术的功劳。”吕和平蹲下身,指着地里的黄色诱虫板和性信息素诱捕器,“我们整合了‘抗病品种+脱毒种薯+地膜覆盖+种薯处理+药剂防治’的五位一体技术,就像给病虫害布下天罗地网。”

“晚疫病抗性鉴定、品种筛选试验及飞防示范现场演示,可以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绿色防控技术的魅力和成效。这些成果不仅为马铃薯的高产稳产提供了保障,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吕和平介绍,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薯类病虫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项目,在渭源县五竹镇鹿鸣村和定西市鲁家沟示范基地,通过抗病虫品种选择、病虫害识别防控及水肥高效管理等综合措施,控制了马铃薯晚疫病、蚜虫、蛴螬等病虫害的发生。

在现场,鹿鸣村的田埂上仍有不少农户驻足。“以前看见叶子发黄就心慌,现在知道这是晚疫病初期,赶紧用项目组推荐的生物药剂,三天就能控制住。”刘永红摸着饱满的薯块,脸上的皱纹里都盛着笑意,“科技真能让地里的收成稳当下来。”

专家现场查看马铃薯病害情况。

陇中薯业的“绿色未来”

在技术培训会上,专家们的讨论仍在继续,他们聚焦薯类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致力于解决严重影响薯类作物生产的主要病虫害致灾运行机制不清、高效绿色核心防控技术缺乏等问题。“气候变化让病虫害演替加快,我们的防控技术也要动态升级。”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玉林研究员建议,“定西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品种创新、绿色防控、产业链延伸拧成一股绳,才能破解产业瓶颈。”

从会川试验站的实生苗,到鹿鸣村的飞防现场,再到鲁家沟绿色病害防控展示,这场跨越三地的观摩会,让科技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勾勒出一幅薯类病害防治清晰的图景。

观摩期间,专家组与当地政府、企业代表进行交流。“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院地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扩大合作成果。”吕和平说,定西马铃薯产业还需要在品种多样化、加工专用型品种选育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现场采集马铃薯样本。

对于未来,吕和平充满信心:“我们将整合全国相关领域专家资源,借鉴学习先进的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经验,助推我省乃至西北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定西示范基地里的马铃薯依然在黄土高原的怀抱中茁壮成长,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正让这片土地上的“金豆豆”更加闪耀,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石静瑜
责任编辑:赵博民、耿宁
来源
|
新甘肃客户端
版权声明